《
坐忘论》是中国唐朝的道教学者司马承祯的代表作。《坐忘论》主要讲述
道教修炼的理论,以及主静去欲、坐忘收心的修炼方法。
司马承祯在《坐忘论》中指出,刚开始学道的时候,要安心打坐,把心收起来,不要想别的东西,心怀虚无,一心入道。境是心造的,一个人只有收了心,才能一尘不染,超凡脱俗,进入道的境界,令心回归静和虚无。《坐忘论》的主静思想,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宋代理学家。
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,一方面以老庄的道家思想为本,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,还有儒家的正心诚意思想,融合创新,从而著成了专属于道教的修道成仙理论。司马承祯认为,人的天赋里有神仙的素质,人只要通过修炼,就能得道成仙。司马承祯的这种思想,在他的《坐忘论》一书中也有述及。
唐朝时期,道教修炼外丹的风气盛行,有时连皇帝都会吃道教烧练的丹药,以延年益寿。司马承祯在老庄道家思想的基础上,又吸收了佛教止观禅定的方法,大力提倡“坐忘”。 《坐忘论》在道教由外丹修炼转向内丹修炼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理论作用,坐忘思想对后世道教的内丹修炼有极大影响。
《坐忘论》全书分七大部分:敬信一、断缘二、收心三、简事四、真观五、泰定六、得道七。《坐忘论》所述的这七部分,也是道士修炼的七个步骤。
《坐忘论》的敬信指出,敬是德的基础,信是道的根本,根深才能道长,基固才能德茂。因此,道教修炼首先要敬信。
《坐忘论》的断缘要求修道之人应断掉一切俗世的牵挂,断缘要求弃事、无为、心安。旧的因缘应通过自己的修炼慢慢断掉,不要再结新的因缘。修道之人只有断缘,才能让自己的心更贴近道,从而得道成仙。
《坐忘论》的收心是指收束自己的身心。心是一个人身体的主体,学道之初,一定要收心,克服心的偏向,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修炼。
《坐忘论》中还提到简事,认为修道之人应处事淡定,不被外界的事物所牵绊。此乃“实行之宗要”,应“力为之”。
《坐忘论》的泰定,就是“无心于定,而无所不定”。泰定是修道者在断除一切杂念之后所达到的境界。
《坐忘论》提出得道的标志是形神统一,修成“真身”,长生不老,得道成仙。
扩展阅读
坐忘论: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541678.htm
道家思想与道教
:http://www.cnjdg.com/specia/wh/86.html
道家思想之入静
:http://www.cnjdg.com/specia/wh/92.html
相关的文章
分享按钮